- · 强激光与粒子束版面费是[04/29]
- · 《强激光与粒子束》投稿[04/29]
- · 《强激光与粒子束》数据[04/29]
- · 《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04/29]
强激光与粒子束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激光粒度仪(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战样式 主要原因 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航天器。特别是用卫星获取情报,是现代军事情报的主要来源,对交战双方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
作战样式
主要原因 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航天器。特别是用卫星获取情报,是现代军事情报的主要来源,对交战双方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提供卫星情报是一种间接军事支援,但却是美、俄两国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给某些国家提供军事情报的重要手段。而卫星攻击战,首先是摧毁敌方事先部署在轨道上的军用卫星,并紧接着摧毁即将发射的军用卫星,使对方丧失制天权,进而丧失整个战争的优势。
必然产物 美国认为,太空战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支援战场行动;第二步,是天战,双方千方百计地干扰和破坏对方的航天系统,使它失效,即太空格斗;第三步,是2025年后,有关国家可能发展一种从太空向地面投送力量的能力,从太空打击敌对国家。第一步早已应用于战争,其发挥的关键作用,已经在近期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第一步的成熟与完善,又必然会推动太空战向第二步――天战发展,卫星攻击战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正式走上战争的前台。
可能性 现有的航天系统都没有设防,是未来战争中最脆弱的环节。如物体在太空中以第一宇宙速度运动,具有极大的动力和破坏力,即使像豌豆那样大小的一块高速运动的飞行物,也能轻易地毁坏一颗卫星。美国担心“三流技术会对美国造成一等威胁”,担心某些被它列入“无赖国家”名单的潜在敌手和某些国际恐怖集团会利用各种武器攻击其航天系统。以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的航天委员会在不久前发表的一份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了“珍珠港事件会不会在太空重演”的问题。
一触即发 前苏联是卫星攻击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早在1975年11月,前苏联就曾用安装在萨雷沙甘的反卫星激光武器,成功击中了正在飞抵西伯利亚导弹试验场上空的美国两颗军事卫星,使这两颗价值几千万美元的新式卫星失控报废。而1997年10月17日黄昏,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利用脉冲功率220万千瓦的氟化氘“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和主镜直径为1.8米的“海石光束定向器”,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公开“亮相”的激光反卫星试验,试验也取得了部分成功。今天,美、俄均已具备了发动一场太空卫星战的技术能力。
重要手段 美军认为,“离开航天系统就没有制天权,美国就会一事无成”,而要夺取制天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摧毁敌方的卫星系统。在未来战争中,一旦航天系统遭受反卫星武器的破坏,将对拥有并利用航天系统的一方以沉重打击,使其丧失空间优势,进而削弱信息优势乃至失去战争优势。
战法和特点
从美、俄积极准备卫星攻击战的做法上来看,卫星攻击战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使用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拦击;另一种是使用天基反卫星武器系统攻击。其具体战法如下。
使用战斗卫星追击 就是将携带常规炸弹、能变速和变轨的作战卫星部署在空间轨道上,或临时用火箭发射入轨,按照指令或自行运行。当接近敌方卫星时,战斗卫星上的炸弹自行爆炸,将对方卫星炸毁。最近,美军还发展了新的“软杀伤”反卫星。如在今年“施里弗2001”的大型空间战模拟演习中,美军就把小卫星作为武器,机动到敌方的卫星附近进行遮挡或干扰,通过这种“软杀伤”,使敌方卫星失去工作能力。美国陆军也在采用同样类型的手法发展新的“软杀伤”的反卫星,即把已经研制和试验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改名为“空间控制飞行器”,把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改成让其飞行到敌方卫星目标附近,通过喷洒化学物质使敌方卫星的探测器暂时或永久地失去工作能力。
发射各种导弹拦击 用战斗机或火箭将反卫星导弹发射至外层空间,靠导弹本身的红外探测器跟踪目标卫星,使之与敌卫星相撞,并将其摧毁。或者将反卫星导弹安装在卫星、太空站或其他航天器上,从空间发射拦击敌方卫星。
太空设障阻击 将太空雷(装备有破坏手段的小型卫星)、铁球等障碍物大量设置在敌军卫星、航天站等飞行的轨道上,并使它们保持足以破坏卫星的相对速度,阻击敌方卫星。1997年,美国又做了新的实验,不直接碰撞卫星,改成一个较大的帆板,当对方卫星靠近时,就拍它一下,摧毁程度可能低一些。
太空“捕获” 就是使用太空机器人或搭乘航天站、航天飞机的航天员,捕获敌方的军用卫星,将其破坏后放回太空,或者将其带回地面经过改装,变成已方的卫星。
文章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 网址: http://www.qjgylzsgw.cn/zonghexinwen/2022/1209/685.html
上一篇:激光到底是什么东西
下一篇:强激光与粒子束论文标准格式(强激光与粒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