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激光与粒子束版面费是[04/29]
- · 《强激光与粒子束》投稿[04/29]
- · 《强激光与粒子束》数据[04/29]
- · 《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04/29]
利用激光捕获微型粒子,竟可在空中显示3D全息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据体验者称,如果将手放进该方案的超声波范围内,可感受到类似于温柔的空气流动。 当然,除了模拟更大显示范围外,也可以通过增加激光捕获的纤维粒子数量、改变粒子材质、尺寸

据体验者称,如果将手放进该方案的超声波范围内,可感受到类似于温柔的空气流动。
当然,除了模拟更大显示范围外,也可以通过增加激光捕获的纤维粒子数量、改变粒子材质、尺寸、结构等方面来丰富3D全息图像。接下来,科研人员计划在该方案中加入遮挡、散焦等效果,进一步优化3D全息的逼真感。
据悉该方案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束拖拽微型粒子移动,与此同时激光束也会点亮微型粒子,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当点亮的微型粒子高速移动时,便可模拟肉眼可见的立体全息图像。实际上,与Voxon等裸眼3D全息方案类似,不过并非采用高速移动的平面,而是进一步将显示单元缩小为微型粒子,好处是更加灵活且支持多色彩显示。
两年前,英国布莱顿苏赛克斯大学的科研人员也曾研发类似的全息方案,不过与杨百翰大学的激光捕获粒子方案不同的是,苏赛克斯大学利用超声波来控制1-2毫米直径的聚苯乙烯粒子,而不是用激光直接捕获和控制粒子。
因此,科研人员将同样的原理应用于光泳全息方案中,在前景渲染3D立体全息图像,而在背景通过非立体全息图像模拟远处的深度,并称之为透视投影。为了进一步优化背景图像的立体感,科研人员提出采用两组支持各向异性散射的粒子来模拟双目视差,减少立体视觉调节冲突。
相似的研究
此外,在当代戏剧场景中,也曾通过投影来模拟远处的背景,形成视差效果。由于远处的背景足够远,因此不会触发人眼聚焦(视觉辐辏调节)。

目前,杨百翰大学研发的3D全息显示方案的可显示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为了保持稳定的显示效果,微粒在这个1立方厘米空间中需要每秒重复运动10次以上(指的是每一秒内,微粒通过矢量路径,走完完整全息图像像素点的次数。),人眼才不会识别粒子运动。除此之外,如何在1立方厘米空间中尽可能显示更多内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细节方面,利用激光移动微粒的方案基于粒子的光泳原理,即:当悬浮在气体(气溶胶)或液体中的小粒子,被强光照射时,会开始往原理光源的方式移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光照产生不均匀温度分布有关。而在杨百翰大学研发的方案中,科研人员则利用激光来捕获纤维素粒子,通过光泳原理来控制粒子移动。
考虑到该显示方案基于高速移动的粒子,其显示的全息图像将具有实际的体积,也就是说如果用手触碰可能会干扰全息显示。为了探索3D全息的交互方式,科研人员模拟了全息简笔画人物在手指表面行走的效果。
科研人员表示:基于光泳原理的激光捕获粒子方案可灵活模拟不同体积的图像,理论上讲可显示比1立方厘米更大的全息图像,不过显示区域越大,设备体积也越大。因此参考电影原理,通过包含3D线索的平面背景来暗示深度,比如向远处延伸的路(远景透视线索)、山与山之间的遮挡(遮挡线索)、山的淡出(环境线索,模拟更远的距离和更大的空间)。

另外,由于该方案的显示区域大小与装置大小成正比,为了显示更多内容而不增加装置体积,科研人员通过追踪观察者的注视点,来动态模拟全息图像在更远距离的观感(透视投影),营造一种在显示区域外显示全息图像的效果,理论上可模拟无限远的显示距离和范围。此外,也可以利用注视点追踪和运动视差原理,根据视角变化实时改变画面,让现实区域看起来比实际更大,未来甚至可能模拟在房间外、窗外显示全息图像的效果。
据悉,该方案基于声悬浮原理,通过扬声器产生的超声波来控制微粒移动,刷新率可达100次/秒。而光源方面,则采用LED照射,支持RGB全色彩显示。
据青亭网了解,杨百翰大学电子全息实验室从2018年就开始尝试用激光控制微粒来显示3D全息图像,就像是传统显示屏通过多个发光的像素形成图像,杨百翰的3D全息方案通过高速移动的单颗粒子来显示/填补全息图像,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看起来就像是由多颗粒子组成全息图像的效果。

文章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 网址: http://www.qjgylzsgw.cn/zonghexinwen/2022/0909/683.html
上一篇:比核弹还要恐怖?这5大武器让全球侧目,任何一
下一篇:激光到底是什么东西